小河(妙華會友)
前段時間,有一位受持《法華經》的老修行人,因為摔傷,住在醫院,很多師兄都去看望她。其中一位師兄對她說:「我們這些學《法華經》的一乘人,不用拜佛,我們從來都沒有病痛。你學了《法華經》這麼多年,還不開權,所以你這麼多病痛。如果你現在開權,很快就會好起來。」那位老修行人希望自己能減少病痛,於是答應這位師兄「開權」,讓她去家裏,把佛壇前的所有佛像和供品收起來。
《法華經》是講開權顯實,教三乘人不要停留在三乘的境界,要回入一乘。熟讀《法華經》的人就知道,《法華經》沒有一個字眼是叫人不要拜佛,反而,經中多處提到讚佛和禮佛。但是,這位師兄口中所說的開權,卻是指不安放佛像,不需要拜佛。不拜佛是否就是開權?開了權不拜佛是否就會沒有病痛?有病的是否就會好起來?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在不久之後,那位老修行人病情加重,更令她增加煩惱,不久就往生了。
一乘人是否真的沒有病痛呢?據我所知,在新加坡學一乘的維新弟子中,很多人聽他講經的某大居士,也有很多病痛。在廣州某位只講遠參老法師的學說、只講一乘的大居士,前段時間也扭傷了腳。我們怎可以說,學一乘就沒有病痛?
佛教講因果,也講因緣,《法華經》說:「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佛陀還常常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所謂「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果報有好有壞,某些人在過去世做了不好的因緣,所以現在就有病。某些人以前做了好的因緣,所以他今生就能健康長壽。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健康長壽的人,根本沒有宗教信仰。所以,我們是否健康,未必與學一乘有關,也未必與拜佛有關。
一般來說,佛教徒都拜佛。究竟拜佛有何意義呢?我們要知道,當一個人能夠虔誠地崇拜佛,他拜佛的時候,會一心一意,用佛的功德來影響自己的心靈,他一定不會一邊崇拜佛,一邊又去作惡。所以,佛教所提倡的崇拜,是有一定的意義,可以令人改善心靈。
但有的人進入寺廟,見到佛像就拜,用求福的態度,在每一個佛像前很虔誠地跪拜,如果廟門口有供奉土地公,他也會拜一番。他們這樣拜,不是供養諸佛,佛不需要我們這樣拜,佛陀不搞個人崇拜,佛那麽尊貴,不需要我們去諂媚他,我們若只會拜佛是沒有甚麽用的。這並不是說拜佛沒有用,而是說,我們拜佛的時候,要知道爲何要拜佛,如果是為了求財,為了生意興隆,諸多所求,全部都是不應該的,這樣學佛,學一千年都沒有用。我們不是爲了求福,不是爲了求佛幫我們消災解難,而是求佛法。一般人說初一、十五到寺院拜神求福,他們把佛當作神來拜。其實,在佛教裏,神的地位很低,我們不需要拜神。我們不要像愚蠢的人那樣,只會入廟拜神。
梁武帝建了很多佛廟,達摩祖師卻說他沒有功德,因爲他只會供養佛像,完全不理會其他事,這樣建多少寺廟都是沒有意思的。
我們拜佛敬佛,全部要直心,我們今天拜佛,是爲了將來成佛。如果拜佛是爲了其他利益,就是諂曲心,所得利益是很少的。有些人拜佛,是爲了求智慧,希望自己能在成佛之道上行得快些,這不爲過;但如果拜佛是爲了聰明些,免被人欺負,這就不對了。在佛前這樣祈求,越拜就會越糊塗,因爲你不明白道理,佛陀不會就這樣賜與你智慧,智慧是要靠自己修習。你被人欺負,皆因你以前吝嗇刻薄所至。你要明白緣起法,要知道人與人之間,互相爲緣,能夠與人爲善,自然就不會被人欺負。
那些初入佛門的人,甚麼都不懂,在佛殿看見別人拜佛,他就跟著拜,這樣拜是不夠誠意的,他不知道佛有甚麼好處,需要我們這樣去禮拜佛。學了二、三年,信得很堅固,就拜得很有誠意,只要看見莊嚴的佛像,他都會很自然地下跪。他拜的時候,明白了佛法,就有一種敬意,並且把佛像當作是佛,如果有人用手摸佛像,他會覺得不潔的手會弄污佛像。
越是初學佛的人,他越是緊張向著佛像來拜,學到一定程度,就不一定要向著佛像拜,隨時都可以拜。如果你學佛的時間長了,你就深有同感。但一個初學佛的人,他未學過經教,他不對著佛像,又怎能生起信仰呢﹖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批評他著相,否則毀了他的慧命,我們就犯下大過失。因此,在最初的時候,我們可以叫他著多一點相,告訴他這佛像很莊嚴,很不簡單,很有來頭,是某國的國寶。這樣,他就會拜佛了,在拜的時候,他自然就入了心,拜了一段時間,他的智慧開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就開始不需要這些,就可以簡簡單單。其實,就算學佛很久的人,即使做了多年的工夫,仍然還會著相,未能完全做到不著相,除非是真正的大菩薩,差不多成佛的時候,才能做到完全不著相。
有的人學了五年或十年以上,對《金剛經》、《心經》、《般若經》、《維摩經》、《中論》都滾瓜爛熟,這時候,他進入寺院的感覺就不同了。因為在他的心裏,他知道佛像也是因緣所生,是方便世間人信仰,引導世間人出離自尋煩惱的境地。他依然看到佛像很莊嚴,但他看到那些拜佛人的表情和態度,多數都有很多執著。他看見信眾這樣拜佛,就覺得這些人掌握不到佛施設佛法的本懷,只把方便當作終極,無法把佛出現世間的真正精神保存下來,而且讓人誤會,以為拜佛是應該這樣拜,因為這些人總在干涉其他人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要如何如何拜。
其實,這是對佛陀很大的違背,這些人沒有把佛陀正面的或真正的態度展現給世人看,而是給了反面,給了一個假象。佛叫人不要執著,但很多信佛的人,偏偏很執著。看到這種情況,令人感到很可悲,覺得很難改變這些同修。
所以,禪宗有個故事說,有位禪師看見人們很執著佛像和佛法,於是他就燒了佛像,讓人看到這只是佛像,不是佛,如果真是佛,是無法燒毀的。他還說:「大藏是拭膿瘡的紙。」
我們要知道,金身的佛像,是為了吸引一般未入佛門的人,入了佛門,在你的眼中,莊嚴的金身佛像只是為了吸引信眾,這個莊嚴是按我們認為莊嚴而造出來的,實際的莊嚴,無法造出來,也無法講出來。所以,遇到固執的人,一棒打爛佛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個意思非常深刻。他把佛像打爛,認爲這樣才是知佛恩,報佛恩,這樣才能讓某些人清醒地知道,佛法不過是一個假施設的法,這個佛像不過是造出來讓大家作一種初步粗淺的崇拜。當我們不需要粗淺的崇拜,馬上就可以不需要佛像。所以,我們拜佛,做早晚功課,不一定要在佛前拜,佛就在我們的心裏,我們觀想佛在面前就可以拜佛,這個才是高級的佛,比一切佛像都莊嚴。
這裏說的不需要,是對那些入了門,有相當認識的人來講,他們不需要在形式上,每天對著佛像來做功課,他們在甚麼地方都可以做佛的功課。那位禪師認爲,能夠警惕那些執著的人,令他們清醒,這才是最好的報佛恩。
我們看到禪宗的書,有時會覺得很特別。但很多初學的人,聽到這句話,看到這則故事,都會覺得怎能這樣?這禪師一定是瘋瘋顛顛的。但學到一定程度,又覺得有一定的道理。
那位禪師把《大藏經》當作是抹膿瘡的紙,說得很低俗,他故意把《大藏經》貶到很低,把它當作要扔掉的廢物,就是為了要大家徹底把執著去除。這種做法是很深刻的。當你到達彼岸的時候,不再需要渡河的工具,就要放下這些工具,這才是一個智者,一個覺悟的人,應有的作略。
如果你到達涅槃彼岸,確是可以把《大藏經》當作抹膿瘡的紙或當作枕頭。全套《大藏經》,都在你的心裏,你還要《大藏經》來做甚麼?你達到那個境界,根本就不再需要《大藏經》。你能這樣放下執著,才算是知恩報恩,才算是尊重佛法。《大藏經》在你的心裏,表示你已經學到佛的本懷,你對佛是最尊敬的。當你扔掉佛經的時候,你是最讚美佛法,因為佛經所說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說得非常好,從此以後,你就「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這樣,你自然對所有事物都不再緊張。別人初一、十五去拜佛,你不去也可以。
但如果你身邊的人需要去拜佛,你就要做個樣子給他看。如果一群初學的人跟你學習,你在他們面前就不能打開《大藏經》,撕兩頁下來擦鼻子,否則你就會嚇壞他們。所以,禪師所說的這句話,不可以在初階班講,只能對很高程度的人說。
很多人以為三藏十二部是金科玉律,不能修改。我們要知道,所有記載在《大藏經》上面的經典,無論說得多麼好,講得多麼高深,其實全部都是方便,都不是最真的。我們讀了這些經典,有另一種體會,這種體會才是真的地方。所以,我們如果一生都只是在讀經,甚至發心生生世世都讀經,這永遠不會成功。但是,我們如果從讀經中看出經典的言外之意,拿出來運用,這樣才會成功。我祝大家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