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鼎協

 

 

今年三月分的《妙華會訊》,刊登了一位同學所寫的〈畢業禮慧瑩法師慈悲說無常〉這篇文章,我反覆細閱最後兩段之後,很多感觸油然而生,法師多年來對妙華佛學會的無限奉獻,點點滴滴,在我心底湧現。

妙華佛學會是遠參老法師的弟子黎法乘(七姑)等人創辦的,根據這些老菩薩的介紹,在遠老法師彌留之際,弟子們安慰他:「您不用擔心,我們一班人,會找個地方,師兄弟團結在一起,繼承您的志願,繼續研究學習《法華經》,弘揚一乘。」

在遠老法師1966年圓寂之後,這些弟子就找了個地方來紀念遠老法師,成立了妙寶經室(妙華佛學會前身),發心流通《法華經》,流通正法,誠邀慧瑩法師去妙寶經室講經。

當時慧瑩法師並沒有馬上答應,因為她已經在臺灣依印順導師座下剃度,若是來紀念遠老法師的道場弘法,擔心惹來有些人的非議。但是,這些六、七十歲的老居士不辭勞苦,多次長途跋涉,從港島跑到元朗寶覺分校,路途很遠,而且那時的交通沒有現在那麼方便,乘車很難,而這些老居士卻不怕辛苦,跑了很多次,懇請慧瑩法師來妙寶經室弘法。法師被老居士的誠意所感動,況且當時有一位李道成居士說:「如果慧瑩法師不參加,我也不參加了。」法師聽到後,深怕因為自己的拒絕而斷了這位居士的佛種,而且,那些居士們平時只是在妙寶經室讀經,沒有人去為他們講解,就很難明白經中的道理,所以就答應每逢星期天來妙寶經室為大眾講經。

從此以後,法師每個星期天都來妙寶經室講經。在1986年下半年,妙寶經室與華嚴閣合併,成為妙華佛學會。鑑於當時缺乏弘法人才,1985年法師已著手籌辦佛學初階班,1986年正月正式開辦第一屆佛學初階班,培養弘法人才。第一屆佛學初階班有些同學,如今已成為獨當一面的佛學老師。直到如今,很多第一屆佛學初階班的同學,他們都很懷念法師當年為他們開課訓勉的情景。他們被法師的慈悲所攝受,被法師的智慧所吸引,在法師的諄諄教導下,從此踏上成佛之道。

法師在一九六八年開始在妙寶經室講經,從中年講到老年,幾十年來,一直講席不輟。前幾年,法師的身體開始轉差,多次進出醫院,並多次到臺灣養病。她在臺灣的師兄弟,不放心她回香港一個人獨居,多次挽留她長居臺灣,以便好好照顧她。但法師的心,依然牽掛著妙華佛學會,在病情穩定之後,她每次都堅持回港。零五、零六年回港之後,法師仍然堅持講完《妙法蓮華經之從地涌出品》。

法師時常教導弟子,我們有身體,就有生老病死苦和五陰熾盛等苦,教大家不要貪戀無常變壞的臭皮襄。我們也要愛護身體,因為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護持供養三寶;但不要因為身體有一些小毛病而太過注重休養而忘記續佛慧命,這才是中道。

近年來,法師有感自己年事已高,身體狀況無法擔任妙華佛學會的日常工作,所以,她早已把領導妙華佛學會的重擔,交給年輕一輩,由董事會集體管理妙華佛學會,妙華佛學會的正副主席,由民主選舉產生。

在會員大會上,法師公開表示退位,叮囑大家要緊記妙華佛學會的宗旨,是弘揚正法。她語重心長地對大眾說:「我現在身體有病,不能來講經,不能來參加法會,希望大家都能來妙華聽課,都能來參加法會,就算我日後走了,也希望大家繼續護持三寶,繼續護持妙華佛學會。大家要時常保持正見,心中要清明。」

每逢有會友去探望她老人家的時候,她總是叮囑大家,要把時間用在護法上,不要用在她個人身上。她用自己如今潺弱的身體告誡大家:要把握時間,珍惜當下,不要讓時間悄悄溜走,否則,到老病的時候,什麼也做不了。法師最近有一個深深的體會:有些事情想做卻不能做,不想過多休息而浪費光陰,可是一點自由也沒有,真的是苦。二零零七年四月底從臺灣花蓮治病回港之後,法師忍受病苦的折磨,把印順導師在一九四九年於香港東蓮覺苑所講的《中觀論選頌》筆記(超過半個世紀及遷往台灣再回流香港的心血筆記),重新整理,付印出版,讓大眾有機會重溫導師對中觀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大眾透徹掌握中觀的道理。法師說:若當時未能把握時間,今天才來整理的話,就會因眼睛的毛病而要放棄,所以,去年堅持要回港,不至於冤枉。

法師在去年十一月,健康稍為有點好轉,便計劃今年續講《妙法蓮華經》,可惜因眼睛的毛病而要取消。這樣的身不由己,比身苦更令人遺憾。所以,數年前法師特意送給探訪護老院志工勉勵偈:「有力當布施,服務需及時,健康不常有,失之悔恨遲。」這首偈語,至今對大眾仍然很有勉勵和警惕作用。

法師教弟子,總是言傳身教,她以往為大眾的開示,多次引用印順導師的偈語勉勵大眾:「真正的修行,應該是無限的奉獻!」法師不但是如斯教導大眾,自己也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做大眾的榜樣。所以,法師雖然退休多年,但她退而未休,仍然時常心繫妙華,繼續默默地把自己的身心奉獻給妙華。法師珍惜每個當下,把握每個良好因緣,安排課程以外高質素的佛學講座,記憶猶新是去年底連續五晚禮請來自臺灣三位法師的佛學講座,每晚均座無虛席。2005年5月,印順導師基金會和妙華佛學會合辦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的『人間佛教與現代社會』佛學講座,由開始計劃前期及聯絡,法師打了很多長途電話,做了很多前期工作,直至講座圓滿。

法師只要身體情況許可,她都儘量來妙華講經,儘量參加誦經法會,有妙華老會友往生,她都儘量出席助念及廻向。近年,法師身體不好,未能回妙華講經,但她總是為法忘軀,不會因為自己身體差而忘記護持三寶。她在病中時常打電話聯繫老師來妙華講課,又時常打電話給妙華會友,叮囑大家回妙華聽課。妙華弘法組編排的課程,法師都會親自過目,有時也會因應同學的程度而提議順延課程,增加和補充一些內容。

有一次,黃家樹校長來妙華講經,她在致辭時懇切地對黃校長說:「就算日後我不在,你也一定要每年來妙華講兩堂課。」臺灣的昭慧法師和性廣法師,去年底來妙華講了兩堂課,慧瑩法師也懇請兩位法師要多來港,但不是為了來看望她,而是多些來妙華弘法,普利學眾。

妙華前董事兼副主席陳瓊璀老師,這兩年辭掉了妙華的工作。妙華的同學很想邀請陳老師再回來講課,慧瑩法師知道後,親自打電話給陳老師,誠邀她回來講課。法師懇切地對陳老師說:「你當自己現在是暫時告假,休息過後,就要消假,消假後就馬上回來為同學講課。」在此亦希望以往服務過會而現在很少回妙華的會友,也要消假,繼續發心為會服務。

法師還請妙華的弘法顧問趙國森校長和馬少雄老師,定期來講經及舉辦一些專題講座,讓妙華的會友學到更多的佛法。法師還鼓勵妙華同學參加《妙雲集》讀書會,懇請陳國釗老師、麥紹彬老師、馮志強老師來指導讀書會的同學。

去年,楊福儀老師從澳洲去臺灣參加性廣法師主辦的禪修營,路經香港時慧瑩法師對她說:「回來時切記把參加禪修營的體會為同學講課分享。」當她從台灣回港,她對慧瑩法師說:「自己收穫很大。」法師聽到後,不單馬上就請楊福儀老師把參加禪修營的體會寫出來,刊登在妙華會訊,還在離港前辦了個講座,讓各位會友分享,共沾法益。

法師還非常關心各位弟子和妙華會友,經常過問弟子的生活情況和工作情況,弟子們有什麼困難,也樂於向法師傾訴。法師總是教弟子運用所學的佛法,用智慧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

還有很多關於慧瑩法師精進行菩薩道的感人故事,我無法一一盡錄。法師的菩薩精神,精進精神,奉獻精神,承擔精神,影響著妙華的各位會友。有一次,適逢妙華主席梁志高老師為初階班講菩薩的精神這一課,梁老師以慧瑩法師為例,講到法師的感人事蹟,不期然地眼泛淚光,感觸到連說話也在顫抖。去年正月,法師身體轉差,前往台灣治療,妙華副主席蕭式球老師在新春團拜聯歡會致辭中祝願法師能早日康復時,同樣也是感觸到眼泛淚光,亦要稍為停頓,才能繼續致辭。由此可見,法師在各位弟子的心目中,是多麼受人尊敬。

但是,有些會友,看見法師這幾年很少回妙華,以為法師沒有時間貢獻給妙華,他們不知道法師默默地勞心勞力所做的一切,當有人讚歎法師的時候,他們以為是誇大。更有些會友,因為法師不能回妙華講經或參加法會,他們就不回來妙華。妙華有些會友,也不熱衷參加誦經法會,尤其是廻向法會,更是很少參加。他們這樣做,與法師的開示和身教是相違背的。

法師為大眾開示時說過:「誦經法會並不是迷信,多參加誦經法會,可以培養我們的宗教情操,薰習及受持經典。參加廻向法會也不是迷信,也不會不吉利。助念不在於形式,而在於真正有虔誠心結善緣,也可以安慰亡者家屬,並且,可以讓我們在助念中體會生命的無常。」法師在佛誕法會上的開示皆勉勵會眾要發大菩提心立志成佛,其中一次簡要解釋《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作開示,佛說法如一雨普潤各種根性的眾生,念佛是修行法門之一,但是佛念眾生令眾生入佛之知見道的懇切比眾生念佛多無量倍,釐清佛以法雨沐浴眾生,並非眾生能浴佛。我們要實踐佛法浴除貪瞋癡垢穢,即是以「法供養」來祝賀佛誕,比用香湯浴佛便顯得更有意思,意義大得多。

法師在觀音誕法會上的開示,皆稱呼會眾為菩薩,呼籲各菩薩不要不好意思怕當菩薩這個身分,不是我們心頭高,不是我們不自量認做菩薩,而是佛對一切眾生的期望。《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云:「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法師勉勵會眾發心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精神,世世常行菩薩道,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大家只要發過心便已是菩薩,更要有這個信願,有願就有力,才能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在未來的歲月,法師在佛菩薩誕法會的開示還能有多少?請各位珍惜當下。助念及廻向活動是妙華對會員的一種福利,也是感情交流,也是慈悲心的表現,不是向外謀利,意義不一樣。近年來有一些會員甚少參加這些法會活動,一旦他或其家屬無常意外往生,他們往往會在無助下突然想起妙華。

法師在開示中,時常提醒我們不要懶惰,否則就會退心墮落。她也常用多寶如來的精進精神來鞭策我們,在《妙法蓮華經》之見寶塔品中,釋釋迦佛看見四眾弟子不肯發心發願弘揚《法華經》,就責備他們說:「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多寶如來,雖然滅度了無央數劫,但他卻殷勤為法,「若有說法華經者,彼之寶塔,皆湧出其前。」

近數年來,很多妙華會友均從良好願望出發,祝願法師身體健康,更有些勸法師在臺灣靜心養病,減少勞心費神。恰恰相反,近數月來,法師鼓勵一些會友發心運用四攝,多動腦筋,與會友和同學建立良好溝通,加強他們對會的認識和歸屬感。

舍利弗尊者皈依佛陀的一個因緣,都是在街上遇見一位行為舉止非常端正的沙門,便上前問個究竟,原來是五比丘之一阿說示比丘,他回答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尊者聽後馬上放棄外道的尊崇地位,結同目犍連尊者帶領他們全班弟子一同進入佛世尊的沙門團中。佛陀時期的僧團皆是托鉢乞食,直接接觸群眾,說法度眾生。《妙法蓮華經.信解品》講了一個譬喻,大富長者四出尋找捨父逃逝的窮子,從邑至邑,從國至國;遇見後,大富長者引導他回來做除糞的工作(比喻去除貪、瞋、癡三毒)。《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云:「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妙華佛學會可以說作為現在在家菩薩的僧團,已經接棒的董事會集體應該帶頭身體力行,有要求有承擔,淨化身口意,建造一個六和敬的環境(集團),予人一個良好印象(如阿說示比丘),真誠團結會友和同學,不要讓已踏入妙華佛學會的邊緣眾生隨便靜悄悄地溜走,斷他人的佛緣(法師當初加入妙寶經室就是怕斷李居士的佛緣,這正是法師觀察入微,針對不足之處下功夫);擴大和發揮僧團的集體力量,「一切淨行集,即以此心行」,足以弘揚正法,續佛慧命。印順導師的著作妙雲集中《教制教典及教學》指出:建設在家的佛教,必須著重組織(不是耍政治),而要有以正信、正見、正行為核心的健全組織。缺乏組織,是不易存在於今後的世界。在家的佛教組合,必須由發心正確,動機純潔的信眾來組織,又從組織中加強信解,成為和樂的內修外化的教團。佛教才能因大眾的協力,來推行宣化、修持、慈濟等工作,而能夠迅速的發展起來。

慧瑩法師在一次參加完誦經法會之後,因為很多會友沒有出席,有感凡是與會有關的一分子,也應該參與,所以她慨歎地說:「妙華佛學會的事,莫非是我慧瑩個人的事!?」法師的話,對大眾真是當頭棒喝。

法師教導我們「依般若深觀緣起性空為基礎,持法華長養一乘信願趣菩提」及「一乘為標的,大乘能普濟,道品以治病,權實隨所宜」。法師所講解的經典都與「空」有關,她對教內邪言也絕不妥協,更言:「不管你罵我,打我,甚至殺我,也要肅清。」絕不含糊,不容讓半步、錯解的所謂中道。另一方面,法師非常珍惜人才,視人才比己命還重要,對培育後輩不遺餘力,辦佛學班、佛學講座及印結緣書等等。雖然這樣,但法師並不是什麼都獨斷獨行,突出個人,活動仍然隨眾,正見清明常在心中。遠參老法師的維新標語說:「扶持如來正法,肅清教內邪言,建立佛徒良軌,普遍大地弘揚。」慧瑩法師緊記維新標語,依維新標語實行,她對佛教,對妙華都作了無限的奉獻。

慧瑩法師在 2004 年佛誕的開示中帶領會眾以發願內容作勉勵和總結:「淨心第一,利他為上。」「真正的修行,應該是無限的奉獻。」「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其實這是追隨印順導師的願,我們大家都發願力,這就叫做修「法供養」,這是很好的法供養。

我們要學習多寶如來的為法精神,學習慧瑩法師的奉獻精神,我們現在身體健康,就更應該殷勤為法,這才不辜負慧瑩法師對我們的期望,也不辜負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期望,這才是學佛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