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芬
近十多年來,印順法師著作的《妙雲集》,普遍而廣泛地,成為知識分子學佛的重要教材。然而,不少初學者,面對二十四冊的《妙雲集》,無從入手。不知早在三十三年前,出家不足十年的宏印法師,因備受《妙雲集》裡呈現的宗教情操所感動,就一口氣在兩年間看完整套《妙雲集》,然後走入年輕人群中,指導大家如何掌握《妙雲集》探討佛法。
多奇怪的孩子
台灣出生的宏印法師,小學五年級時,看了二哥撿回來的《大唐西域記》,就開始對佛書有很大興趣。初中時,男孩子們都沉迷地看布袋戲,他卻終日沉醉在佛書之中,人人都說:「多奇怪的孩子。」
住在他隔鄰的,是位出家人,聽說有這樣與眾不同的孩子,就把他帶到台北吉祥寺,皈依續祥老法師。續祥法師要創辦佛學院,他知道佛學院會有很多佛書可讀,非常嚮往,於是初中畢業之後,不再升學,住進了吉祥寺,十七歲出了家,準備在佛學院讀佛書。可惜,他在吉祥寺三年多,佛學院都沒有辦得成。
不但在佛學院讀書的願望沒有達成,同時,出家之後,日常接觸各說各法的各宗各派思想,令他對佛法產生有很多困惑,唯有自己找佛書看。
今次可以讀個夠了!
當沙彌後,服兵役時,宏印法師就讀到印順法師編的《太虛大師全書》。服兵役之後,去找導師(佛教界對印順法師的尊稱)的著作看。
一九七二年夏天,續祥法師往生之後,他更到了導師創辦的慧日講堂,安住下來。喜歡讀佛書的他,竟然被安排協助流通佛書和圖書館書務,天天面對著排得密密麻麻的《妙雲集》,高興得很!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如今卓卓有名的學者藍吉富、楊惠南、游祥州,他們當年來請《妙雲集》,便是從我手上買去的。」宏印法師說。
「還有,當時很多來買書的人,問及書的內容,我都答不出來,我想,不可以這樣。」於是,開始閱讀《妙雲集》:「講堂不接經懺法會,有較多的時間精進。」今次真的可以讀個夠了!
一篇又一篇,一冊又一冊的讀下去,《太虛大師年譜》、《佛法概論》、《成佛之道》、《中國禪宗史》、《佛在人間》、《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中觀今論》、《學佛三要》……,宏印法師愛不釋手,兩年裡,就把二十四冊通通讀完。當年,一九七四年,他才二十六歲。
動人的宗教情操
一直讀來,《妙雲集》每冊裡的一言一句,都在宏印法師心中,產生了奠定性的影響!
「好像《太虛大師年譜》,我有很大的感觸。」宏印法師感慨的說:「明清以來,中國佛教腐敗。到了民初,出家人儼然變成社會的寄生蟲,消極的一群,佛教徒地位卑微,弘一大師出家時,吳稚暉就說:『李叔同竟然不當人,去了當和尚!』可見地位的被低貶、被看輕。」
大師年譜,也是導師編撰的,從中能夠看見兩代宗師,偉大的宗教情操:「太虛大師看見佛教界種種令人痛心的實況之後,提出『人生佛教』。導師亦看見現實佛教的神化、鬼化、俗化、神秘化,繼承大師,提倡此時、此地、此人的『人間佛教』。」
宏印法師說:「接觸了兩位大師的思想後,令我生起一股愛教、護教的熱忱,決定致力弘揚大乘佛法、積極入世的菩薩精神。」
事實上,龐大的《妙雲集》,處處都灌注著動人的宗教情操。導師提倡「人間佛教」之外,更澄清眾說紛紜的佛教知見。
澄清佛教爭拗
好像《中國禪宗史》,這本書令導師榮獲日本大正大學的博士學位,歷史性地,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博士比丘。然而,導師寫這本書時,從沒想過,要取得任何學術榮譽,只是對當時佛教界的一場爭拗,釐清箇中的本源和流變,提出客觀的答案。
當時,一九六九年,錢穆與胡適,在《六祖壇經》作者是誰的問題上,展開延續的論戰,導師作為旁觀者,在七二年發表了這本書。
宏印法師說:「有一位日本學者牛場真玄看見了這本書,主動翻譯成為日文之後,轟動整個日本佛教界。」
「因為,這本書面世之前,有四十多位日本禪宗史教授,十多年來,於某些糾纏不清的問題上,各執一詞,爭拗不休。而這些問題,經印老論述考證、創見立論後,都得到了解決。」
宏印法師說:「印老曾說,他不是禪宗子孫,但對印度禪到中國禪,都瞭如指掌!」
「又像大小乘之諍,是佛教界和學術界,歷代以來,持續不休的老問題。導師寫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發展》,說明被稱小乘的原始佛教《阿含經》,到大乘思想萌芽以至成熟,整個轉型、發展和背景。」宏印法師說。導師不但融和了長久以來,大小乘之諍,更還《阿含經》應有的地位。讀了《妙雲集》之後,宏印法師的層層迷霧,開始撥雲見月了!
緣起中道。人菩薩行
還有,好像《中觀論頌講記》、《中觀今論》、《性空學探源》一系列的中觀、性空著作,導師是隋代吉藏法師之後,千多年來,將幾近無人問津的佛法核心思想──緣起中道──全面弘揚的第一人。
宏印法師說:「緣起性空,其實就是導師思想的核心。」
導師在這些著作中,同時推崇佛教確確實實利益人間的──深觀廣行的人菩薩行。
修菩薩行的人,深入觀照人間無常苦,從內心深處,發大悲愍心,積極入世,對苦難的人間,不離不棄,平等廣大的,實踐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菩薩行。
宏印法師說:「阿羅漢觀苦、知苦,然後厭苦、離苦、求出世。菩薩就不同,他們觀苦、知苦,但不忍眾生苦、愍苦、不離苦、積極入世。」
「導師推崇偉大的人間菩薩行,發願生生世世,來這苦難的人間,為正覺之音而獻身。」宏印法師說:「很多人都奇怪,導師修行這麼好,往生極樂世界、跳出輪迴都來不及,為何還留戀人間?」
宏印法師語重深長的說:「導師還會留戀人間嗎?不是。是不忍眾生苦,發願再來弘法啊!」利他的菩薩精神,在重自利的人類社會而言,是非常需要的。
盡可能讀《妙雲集》!
《妙雲集》能帶領學佛的人,在辨清佛法的紛亂疑惑下,踏上正知正見的大道,學佛本懷,同時,在人世間行菩薩道。
「導師思想,不偏於一宗一經一論,全面涵蓋整體佛法。」宏印法師景仰導師:「他的思想,深而且廣,每個廣度,都展現了深度。」
宏印法師正式的說:「我勸告大家,盡可能讀完導師的所有著作,或以《妙雲集》作為用功的指南。最少,要把集裡的《佛法概論》、《成佛之道》、《佛在人間》、《學佛三要》讀得熟之又熟,每一行、每一句都懂。」
看見導師了!
一九七四年,法師讀畢《妙雲集》,講堂住持印海法師,本來應淡江大學之邀請,講演佛法,卻因事忙,不能前去,由宏印法師代為出席。於是,法師決定走入大學,向青年學生演講「妙雲集的精神與特色」。
約三個月後,導師因為看病,來到講堂小住,宏印法師終於看見導師了!
宏印法師回憶說:「導師請我往見,精簡的說:『年紀輕輕,就能看懂《妙雲集》的重點,很有善根,多讀多思,深入法海。』」親近導師之後,宏印法師對導師的言教、身教,進一步服膺。
「記得一次,中正大學的顏尚文教授,來向導師請益,兩人談起那既大又深的問題,譬如老莊思想是否有助佛教進入中國?中國佛教文化面對西方哲學的境遇等等,導師都一一解答。」宏印法師說:「印老思想縱橫,不但能與南傳、漢傳、藏傳的佛教對話,亦能與中國文化、西方宗教對話。」
導師向來多病體弱,但從來不會顯出不喜悅、不舒服之色。導師所到之處,聞風而至的人很多,導師不問貧富、有名無名,不分門生或參學,都同樣和藹可親,仔細靜聽。問題不論深淺,他都不厭其煩,耐心回答。
「導師淡泊平凡,不爭、不炫耀、不惑眾。對批評,視為鞭策。對讚揚,視為鼓勵。他的風範和氣質,可說是很『酷』的。」宏印法師笑說。
從此,宏印法師肯定的,弘揚《妙雲集》和導師思想,希望大家享用箇中的好處。至今,超過三十年。
走入年輕人群中
淡江大學之後,宏印法師不斷地,應輔仁、興大法商學院、文化、政大、台大的邀請,演講佛法。
每次在每間學院,一講就是一個學期,每週三、四天,穿梭校園中,把印順導師的思想和《妙雲集》介紹給大學生。
足足講了十年,經常整批大學生,五、六十人的,帶去皈依導師,導師總說:「皈依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我一個人喔!」當年的學生,不少今日已在研習佛法上,享有盛名,如呂勝強、莊春江。
之後,宏印法師曾任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現任海印精舍及自在講堂住持。舉辦大學、中學的青年活動、讀書會、冬令營、夏令營,與年輕人走在一起。
對於現在年輕人學佛,法師說:「變了!從前的大學生,對哲學、文學、宗教,都很有興趣,而且肯下功夫,深入研習,老實實踐。近十多年來,大學多了,大學生也多了,過的都是西方追求物質、速成、享受的生活,卻又非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又疏離了中國傳統文化。學的都是表面知識,很難學到深入的學問。」
宏印法師繼續說:「這是全球的問題,宗教界都趨向『神力、他力泛濫』、『方便法盛行』、『入世而戀世』之異化現象。」
「但,無常嘛!三、五十年之後,情況又會再變。」宏印法師說:「希望大家老實修行,以正見正行的共業,締造福慧具足的未來。」
還是老實修行好!
宏法三十多年的宏印法師說:「還是建議大家,一步步的踏實修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如六祖般,具有空智般若,直觀無差別觀的利根眾生修的。」宏印法師問:「我們是利根嗎?還是老實一點『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好一點。」
追求速成的現代人,擔心老實修行太慢了,今生不得道,就會墮落。宏印法師說:「不用擔心!只要今生能夠布施、持戒、禪定、不作惡,就能再生善道,就能不怕死,不怕輪迴。善有善報,因緣法則,能逃得了嗎?」
法師說:「老實修行,應從四念處修起(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佛法概論》、《成佛之道》都重視四念處。」
法師成立了讀書會,指導年輕人學佛,就說:「在每一個問題發生時,清清楚楚知道當下自己的身、口、意,在做什麼?想什麼?有了這個覺知與自我檢視之後,便能過濾起伏的思潮和情緒,讓自己靜下心來,以清明的智慧重新面對問題。」
父母與孩子的四念處
「四念處的『處』,就是當下的意思。當下的身體、感受、心、環境是怎樣?你清楚嗎?觀身不只是觀身不淨,而是觀每一天當下的身體,這餐應該吃一碗飯,還是吃兩碗?行山一小時會累,還是行三小時才累?」
「做父母的,如果能好好的修四念,與孩子相處,就沒有問題。」
清楚自己、孩子的四念處,即等於清楚自己、孩子的身體、感受、心靈、環境。懂得念孩子的感受,念孩子的心靈、想法、表達、性情、難處、煩惱、愛著、追求……。然後,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
宏印法師說:「這就不會只有自己的想法、一堆標準一味自己自己,而是像觀世音菩薩一樣,隨類現身,跟你的孩子融入,跟他們對話。」
三十多年前,年輕的宏印法師決定積極入世。現在,仍然積極入世,身心都依然年輕。
(轉載自《溫暖人間》第228期,2008年5月1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