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妙華
諸行確是無常,一年之前,我又怎料到,會在妙華上佛學初階班的課?亦在頃刻之間,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
雖未至老邁之年,但已嘗遍比一般人多的高低起伏,也嘗遍了無數的曲終人散。經歷多並不代表無無明,有時可能反會愚癡增上。在經歷不斷的一生中,曾經厭倦了無常,心內渴求著安定安穩的生活…可是,人生實相並不如心裏所想,再一次不愉快的經歷,真是令人難以理解,更難以從一般的認知中掙脫出來…
怎去找出這埋在內心深處,而且紏纏難解的疑問?答案原來就在佛法!開始對佛法有種久旱逢甘露的感覺,更想去找一處適合自己的法門。不斷的搜尋下,終於在網上發現了妙華佛學會!開始參加妙華的佛學初階班,亦開始了參加其他有關佛學的講座,開始了我的求法之路…
結業論文之迷思
雖然曾經亦寫過一些文章,但卻從未寫過關於佛法的話題。現在只是踏足門檻的第一步,自問對佛法的認識,是何其膚淺。膚淺還算是其次,只怕是將佛法誤解,還把之宣於紙上,心內唯恐唯懼,戰戰競競,如履薄冰,落筆真是有如千斤重。但日期將至,不能再拖,只能說句,盡心盡力而為,只此而已…
佛教是消極之宗教?
「四大皆空」、「遁入空門」,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佛教詞彙,亦常被誤會含有悲觀消極的意義。當一個人事業無成,感情失意,六親無助,心灰意冷或世情無望時,他會覺得人世間上已無路可行,只有走入空門,避世去了,便以為從此可以離開所有不如意的事。但其實只是他一廂情願,無可奈何之下,自己騙自己的一種行為…
佛教已被一些世情中人認為,是失敗者的避難所。在無可去處的情形下,暫時作為棲身之處。我親眼見過一些人,失意時便談佛談道,要去修甚麽練甚麽,又嚷著要吃素守齋。但到了他時運逆轉時,之前說過的已忘卻九宵雲外了。唯一保留的,是還會去求神拜佛,望富貴求顯達。在我看來,他比以前更貪、更癡、更無明!
佛法並不是失敗者的去處,反而是要我們在不如意的環境當中,親嘗苦的感受,領略苦的實相,而不是去逃避苦。苦難其實是一個能夠令你認識佛法的契機。它雖然會令你難受,令你苦惱,甚至令你對人生悲觀、消極。但這確實是一個直接面對苦的機會,如果能夠藉著這個機會,進入佛法深邃的智海,去深刻反思、體會,必定能減輕,甚至徹底從苦的深淵解脫出來。
佛法所示,諸受是苦,一切皆空。文字精短簡潔,意義深遠無垠。但卻為很多人所誤解,以為甚麽都空,這樣是空,那樣也是空…想起曾經少年得志,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少帥張學良,晚年寫了一首「四空詩」:「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昇西沉為誰工;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握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註1】…是多麽的淒涼無奈,眼前的人生變得甚麽意義也沒有了。比起遇上挫折,心生消極的觀感更加消極。橫豎到頭來甚麽也沒有,人生根本甚麽也不用做,免得「到頭辛苦一場空!」消極的生活下去,糊糊塗塗地過其一生還算是幸運了。如果心念轉向,妄起歪念,想成殺人放火是空,姦淫擄掠是空,天堂地獄也是空,那倒不如痛痛快快的幹一場,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佛法所說的空,並不是說甚麽都沒有,而是說有而不實在。人生是人生,善是善,惡是惡,因是因,果是果,樂是樂,苦是苦。此「空」並不是相對於「有」的「空」,是指萬法皆由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獨存的不變體,是緣起性空!萬法都是由外力,各自依因緣關係才產生,亦會依因緣關係而轉化、入滅,根本不存在恆常不變的實體,這便是空。一切皆空,是依一切皆是因緣所生的意義來說,也是說一切依因緣皆有,亦空亦有。不抺煞善惡因果,也不要執著善惡因果,不離兩邊,也不著兩邊。佛法之義,不單要從理論中尋,更要從不斷的依法修行中去體證…
佛教不單止不是消極的宗教,更是要積極去面對人生。人生是苦,體會了苦,便要去找出苦之原因,找出了苦之原因,便要找出滅苦之法,進一步便要實行滅苦之法。這便是佛教真義。離欲去愛,煩惱滅盡,超生脫死,不再後有,是何等超然的人生意義。今生有幸,能遇佛法,但自問根器所限,未必能在餘下有生之年,可以窺睹佛法全貌。祈望來生來世,法門無盡誓願學!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妙華佛學會
第二十二屆佛學初階班同學
孔亮人
2008年9月20日
【註1】
一)張學良擬寫這首四空詩,在秦孟瀟的隨筆禪話中提及,網址是www.hkbuddhist.org/magazine/488/488_07.html
二)明代悟空禪師所作的《萬空歌》,原文如下: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東升西墜爲誰功。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