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華佛學會 – 中國佛教史課程2008

印順導師與「人間佛教」的聯想

 

一、前言

為什麼要強調「人間佛教」?學佛又是否一定要在人間呢?「人間佛教」其實並不是甚麽新的理念,只是將佛陀的言教落實在生活中,回歸到佛陀時代,實踐佛陀解行並重的佛教。

記起兩年前學佛初期,總是被「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人間佛教」這些名相弄糊塗。後來在妙華佛學會的道場內,看到掛在牆上的一幅掛字,寫上了印順導師在其著作《印度之佛教》「自序」中所提到的:「釋尊之為教,有十方世界說而詳此土,立三世而重現在,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類為本,今之續佛慧命者,能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心裏不期然起了相應的感覺。從「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到《增一阿含經》中所提及「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註一),道出佛陀是在人間修行成佛;也只有生在人間,才能修持佛法。

印度人對於生天非常嚮往和重視,因此源自印度的佛教也把天的觀念納入六道之中。中國佛教繼承了印度的遺風,希望生天,到極樂世界去。但這不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所在,因為一切佛都是在人間成佛,人間才是佛陀弘化的對象,並非天道鬼道。佛法在過去不同時代地域的長期流傳中,漸漸地被神化了,形成信仰的成份居多,順著世俗的發展,迷失了佛出人間的正行。

 

二、近代的「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既不是鬼神的佛教,也不是山林的佛教,更不是來世的佛教,而是人間的和入世的佛教。在20世紀初的中國,太虛大師提出了「人生佛教」(註二) 的理念,主要是對治近代的重鬼神的佛教,而回歸佛陀之本懷,以人為本,以五戒十善、六度四攝為師,導入人行菩薩道的正軌。而印順導師在其著作「遊心法海六十年」(註三) 中提到,在1931年春天,導師到厦門閩南佛學院求學,院長正是太虛大師,而當時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人生佛教」更對導師有莫大的啟發。其後導師從理論上論證了 “佛出人間”而將佛陀帶回人間,批評神天化的佛陀說法,為「人間佛教」立下理論基礎。

不管是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或是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其原旨都是以即世間而出世間,以出世間的精神行入世間的事,也即爲佛法的真諦。在這裏我們可引用太虛大師的一首偈語來帶出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的涵義:「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註四)。

 

三、當代「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

說到當代「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不能不把焦點移到台灣。台灣人間佛教理念的推廣和實踐首推佛光山的星雲大師、慈濟的證嚴法師和法鼓山的聖嚴法師。

星雲大師是太虛大師和印順導師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的實踐者,並建立了星雲大師模式的現代人間佛教。星雲大師曾答友人問甚麽是「人間佛教」?大師不假思索地說:「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註五) 星雲大師還樹立了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 的人間佛教現代化形象,走出了本土;將教育、文化、慈善等事業推向世界,變成全球意義上的人間佛教。這種融入了現代化、企業化、平民化的宗教意識對促進人類文明、社會進步及世界和平都有很積極的作用。

證嚴法師宗依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理論創建的慈濟功德會,在1966年成立。四十多年來,確確實實地本著大悲大愛的精神,救急扶危,賑災濟貧,不分何人,不論何地,那裏有需救助的,都第一時間支援,以慈善濟世為延續佛教慈悲精神作根基。1979年發起籌建慈濟醫院,經歷百轉千折,最終在「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的號召下,匯聚大愛力量而籌建完成,實在令人動容。1986年8月,佛教慈濟醫院矗立於台灣花蓮,成為一朶觸動人心的蓮花。

印順導師另一位私淑弟子,也是「人間佛教」上的實踐者昭慧法師在台灣「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2002年研討會上說:「依佛法以觀,護生的理論基礎,來自佛法基本原理的「緣起」法則,可體會「自通之法」(同理心) 的背後,有相依相存而法性平等的思辯邏輯。所以護念動物,不著眼於客體「權利」的有無,而著眼於實踐主體的人類是否有對生命苦難感同身受的慈憫心,對生態環境的感忍心,以及對眾生一視同仁的平等心。」(註六) 從證嚴法師和昭慧法師在人間佛教上的實踐,正正是應時應機而又符合佛陀本懷的現代佛教模式──「人間佛教」。

法鼓山聖嚴法師特別致力於佛教教育和佛學研究事業,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註七) 為理念,近年特別強調佛教中的倫理思想和淨化人心的社會功能,並有系統地論述獨特的「心靈環保」理念,以此作為法鼓山教團和「人間淨土」建設的指導方向,將環保事業融入信徒的日常生活,以宗教的願力落實生活環保中,指導全山和信眾以佛法提升人品,安定人心,與人相處,增進社會福祉,維護自然和生態環保等。聖嚴法師認為,心靈環保治本,物質環保治標,有了心靈環保作為精神理想和動力,兩者結合互動,方可建設人間淨土。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台灣各大佛教道場的義工第一時間奔向災區,體現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教精神。以我所知,各佛教團體都在當地作出災後救援,重建和心靈輔導的工作。我相信在這次救災行動中,不但體現到「人間佛教」的精神,也能在社會上起著「無言說教」的作用。

 

四、21世紀的「人間佛教」

在進入21世紀,這個科技和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人間佛教」應如何自處呢?如何將「人間佛教」的理念深化到世界每一角落呢?這將是佛教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問題產生,為了契合時代的需要,佛教也不許,更不能停留在某個層面上,而是應該與時並進;但我相信,無論如何,「人間佛教」應契合不同的時代和環境而不離佛陀的本懷。

人間佛教於21世紀的弘揚,必須深入人間社會,契合時代所需。佛教的發展命脈已經和今天的人間佛教互相聯繫,在契合佛法的原則上,應要適應時代社會的轉變,作出新的詮釋,從而展現出人間佛教的靈活性、實用性和圓融性,在這人間上開出莊嚴的淨土。

 

参考書目及資料:

(註一) 《增一阿含經》卷26,大正藏2-694.1。

(註二) 《人間佛教論集》印順導師著。正聞出版社:7/2002,P102。

(註三) 《遊心法海六十年》印順導師著。正聞出版社:5/2006,P5。

(註四) 《太虛大師選集》下冊,印順導師著。正聞出版社:1982,P213。

(註五) 《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符芝瑛著。北京出版社:12/2006,P247。

(註六) 台灣「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2002年研討會 – 昭慧法師講話節錄。

(註七) 《心靈環保》聖嚴法師選輯。台北,正中,6/1994,P3。

 

 

虞鵬飛

(9.1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