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瑩法師致詞

(1986年)

 

覺光法師、各位嘉賓、各位會友、各位同學:

今天是妙華佛學會佛學初階班第一屆結業禮的日子,荷蒙香港佛聯會會長覺光法師慈悲蒞臨主禮,我們感到非常榮幸,眾所周知,覺光法師數十年領導香港佛教,舉辦許多教育及社會福利事業,為教為人,非常忙碌。今天也能在百忙中不辭勞苦,抽空來為我們主持這個結業典禮,並惠賜寶貴的指導和訓勉。法師這份大慈大悲的菩薩精神,尤令我們衷心的敬佩和感激!

同時,今天又幸蒙這裡香港佛教圖書館館長何澤霖居士,本著菩薩大公無私的精神,慨然借出這會場,成就我們舉行結業禮。鄙人先在此代表敝會同人向何居士致以無限謝意。

妙華佛學會,可說是新會,也可說是舊會。怎說呢?說新,這個會名,確是新近才出現的;說舊,也是很舊,因為這是由兩個會合併而來。即是「妙寶經室」和「華嚴閣」的合併,所以各取一字湊合而成。「妙寶經室」成立以來約二十年,至於「華嚴閣」,估計要早幾倍,但舉辦這個班之始,則是由妙寶經室發起的。在我來說,當時,並未有與華嚴閣合併的動機,後來應寬志師的要求,才進行合併的。去年(八五年)秋天開始,不知一股什麼力量驅使我,不期然泛起一個意願,要辦一個佛學班。幸好會內同人也樂意支持,更可喜的,幸得幾位青年朋友發心幫忙授課,以及負責進行各項有關工作,才得以順利推進而實現。

同學們本著求真理的熱誠踴躍參加,一年來犧牲了星期日的休假,放棄了世俗的娛樂享受,把精神轉向探求真理,鑽研佛法,非常難能可貴,真值得我們歡喜讚歎!

再說,我們為什麼要辦這個班呢?照理,我們的條件非常不夠,第一,會址的面積太淺窄;第二,會內的人力很欠缺,資源也短少,慧瑩本身更不消說,自顧無德無能,福薄慧淺,憑什麼還要主動地辦起佛學班來呢?說來,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但我記起從前抗戰時有句口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便聯想到:「佛教盛衰,佛子有責。」古人說:「知其不可而為之。」就其自知無力,也應勉力去做。別人有大能力,有大道場,當然可以辦大事。我們地方小,能力小,亦可盡其所能辦點小事。所謂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中山先生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佛法說:「菩薩以度生為己任。」所以我們應學臘燭那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才合乎大乘佛法利他的精神。香港近數十年來,由於佛聯會的領導,佛教學校年年增加,無疑,佛教是日漸光輝了。但事實上仍感到佛法未能普遍為大眾所認識。一般人都還以為佛法是消極的、迷信的、落伍的;卻不知道佛教正是積極的、智信的、進取的。佛法確有助於人生的改善,人性的昇華,更有利於社會的安寧,世界的和平。世人由於不認識,以致產生種種誤會,即是反顯出我們佛徒尚未盡責,未能有效地施展出化世的功能所致。雖然近年好多佛教團體舉辦佛學講座或研習班之類,當然有助於佛法弘揚。但是香港人數甚多,比例起來,可以求學佛法之處,仍嫌太少。而且,佛法重因緣,一處有一處的因緣,各人有各人的因緣;不可說某處已經辦了,我就不必辦。還有,我們讀過《法華經》化城喻品,也得到了個更明白的啟示。經中說:過去大通智勝佛入靜室宴坐八萬四千劫,於是十六位王子就各升法座弘揚《法華經》,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眾生。其中的第十六沙彌,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假如第十六沙彌作是念:「已有十五位兄長說法已經很夠,我何必說呢?」果真如此的話,豈不等於犧牲了六百萬億恒河沙等眾生,無緣得度嗎?也可能是犧牲了我們,無緣種得善根,恐怕我們至今都與佛無緣,永不見佛不聞法也說不定啊!由此推想,我覺得我們身為佛弟子,不論何時何地,應當盡其在我,勉力而為,做得一點算一點,不論地方大小,也要地盡其利,人盡其才,材盡其用,總要以佛法普及利樂眾生為前題,才無負佛陀為我們而出現於世,也才能上報佛恩於萬一。才對得起社會大眾。鄙人就是由這一觀念所驅使,於是便不自量力,也不計地方的簡陋,便毅然決心舉辦了這個佛學班,希望藉以提供多一線機會,好讓社會大眾接觸佛法,認識佛法。

這一年來,各位同學,能按部就班順著課程去修學,對佛法的基本常識,都具有粗略的概念。各位同學的結業報告,我都看過,大都能表現出對佛法有所了解,尤其對於佛教的根本思想,如緣起論及三法印之真義,都能有正確的領悟。這點是值得引為欣快,並可告慰於各位善知識與會友大眾的。這次的結業,只算是告一個小小的段落,佛法是深廣無邊的,真是學無止境,要學到成佛,才算究竟圓滿。希望各位同學,以後更要精進前進!要學普賢菩薩發願:「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永遠在三寶的威光中,受用法樂,自他兼利,直至圓滿成就大菩提!

佛學班,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辦下去,更希望各位嘉賓、各位善知識,本著愛護佛教的精神,時時給我們多加指導,幫助我們日後做得好一點!我們這次初辦,毫無經驗,有什麼不如法之處,請各位多多包涵,多多指教!最後,敬祝在座各位福慧增長,身心愉快!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