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馮麗金

昭慧法師、各位法師、主席、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日是妙華佛學會第二十三屆佛學初階班及中觀思想課程結業典禮,首先我謹代表今屆的同學歡迎各位的來臨。

這是我第3年在這裡學習,由佛學初階班、中國佛教史班、至今天的中觀思想課程結業,非常感謝妙華佛學會多年來給大家一個免費接觸佛教的平台,修習八正道之地及多謝各位老師犧牲休息的時間為各同學講課及備課。妙華佛學會除定期舉辦佛教課程外,今年更安排宏印法師講解<佛學概論>和<中觀今論>,以及趙國森老師講述佛教核心思想及概念,黃家樹居士將在本月12日,19日 及 26日講解「依於空義行忍辱波羅蜜」及現正在理工大學舉辦昭慧法師的<解脫道與菩薩道>,讓各善眾可親聞佛法,功德無量,今晚的講座,也請大家不要錯過。

記得07年的結業典禮上宏印法師教導我們,除個人學佛要有聞、思、修外,更要弘揚佛法。去年我在結業禮上得到優異獎,獎品是「印順導師著作導讀篇」。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對佛教思考的問題,我仍未做到信解行證,如實所見,無分別心,仍要學習及在生活上引證,多番反省。背境觀心,眼看自己,不是看人,看自己則知自己的過失,能夠反省,把自己的過失洗得乾乾淨淨,所以六祖說「若真修道人,常自見己過。」為什麼我們不能常自見己過?皆因我們的眼不自看,而是看人,看人又如何見到自己過?難道一定要等到回光返照才知道?

我們很慶幸能在妙華佛學會聽聞正法,因此,我謹代表中觀思想班的同學多謝區佩儀老師講解中觀思想的淵源,空的發展由《阿含經》,至部派及後期的《般若經》。很感謝陳國釗老師讓大家知道龍樹菩薩的生平及《大智度論》,也感謝黃敏浩老師及麥國豪老師解說的中論主要思想和中道的實踐,多謝陳雁姿老師講解「菩提資糧論」及清辨的自續中觀,讓大家明白要捨離法執及宗因喻的論證,感謝陳裕皇老師講述佛護的<中論註>及<入菩薩行論>,感謝李葛夫老師為大家講述月稱的<入中論>,讓我們知道,菩薩由大悲心、無二慧及菩提心三法所生; 菩提心是菩薩的因,大悲心是菩提心的因,無大慈悲心不能發趣求佛果。

通常新的一年願望都會希望心想事成,萬事勝意,但接觸佛教後醒覺到這是五蘊組成的「我」在作怪,愛、取、有的起惑來作業;今年學習的中觀思想更教導我們緣起性空、無自性、無常而相續,生命與世界才有可變性及發展的空間;不過人們總是不願意改變。龍樹菩薩在《中論.觀四諦品》中提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則不成。」這就是說「有依空立」的理論。世間上的人,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空即是沒有。在佛教裡面,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入住;我們的口袋不空,東西能放到哪裡?因為有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我們熟悉的《心經》提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諸法空相。」這是解釋五蘊空的真理。空與色不是兩樣東西,是同一樣,色即是空,色是從空而生,當體就是空,所謂「色性自空」,不是色滅了才有空,例如水中月,水中月當體即空,不是水中月滅了才空,故色即是空;又水中無月,能現一個月出來,這是名空即是色,空性出生一切色,一切色終歸於空,如是一切法從空而生,終歸於空──天堂空、地獄空、貧富苦樂空,一切皆空。一切都是空,一切都可以改變,我們還執什麼?離一切執,是第一義,為修行之主要方法。陪伴我們上課的講堂上掛著的牌匾,提醒我們《依般若深觀緣起性空為基礎,持法華長養一乘信願趣菩提》。離二邊行中道,用中道來解釋實相;了解緣起,了解「空」,及了解「非空」,不執有不執無,離言自性的真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空觀是令我們證入般若的唯一途徑。明年將舉辦唯識思想課程,希望可以再見到大家。最後敬祝在座各位福慧雙修,身心愉快,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