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香的學佛因緣)

 

何翠萍 孔亮人

 

馬梁麗香居士,1920年在香港出生。爸爸是先施公司的職員,媽媽是家庭主婦。她還有一個姐姐,兩姐妹有幸在一個温暖小家庭中成長。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疼愛,造就了麗香良好的品德性格。

兩姐妹都在崇德小學讀書,麗香的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在學校裏有姐姐和一班同學陪伴,在家裏又得到父母的愛護,麗香的童年過得十分愜意。

小學畢業後,麗香在精華中學讀了一年。某天,一位同學叫她一起去報考當時在香港頗有名氣的漢文女子師範學堂。這間師範學堂是很難考入,所錄取者多數是有後臺關係的學生。但麗香不知袖裏,反而糊裏糊塗,很高興地和同學一起去報名。結果出來了,老師很喜歡麗香用文言文來回答問題,認為她的國學根基好,竟錄取了她。反而和麗香一起去報名的同學,卻落選了……

對一個只是受薪職員來說,麗香的爸爸根本不夠錢供她入讀師範學堂。媽媽卻顯得很矛盾,沒法子供麗香讀師範的說話,始終說不出口。父母親雖然沒有阻止,但家庭的情況,麗香是清楚的。她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只有咬緊牙關,格外用功地讀書。皇天不負,麗香連續兩年考取了助學金。父母親放心之餘,麗香也可以繼續讀下去了……

但好景不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香港淪陷……師範學堂有一段時間需要停課,麗香暫時未能完成學業。其後,麗香更在1943年和馬君祥結婚,年底便誕下女兒。學堂雖然復課,但為了要全心全意照顧丈夫和女兒,麗香只有退學,專心在家相夫教子。本來好學的麗香,未能在學業上有所進展,卻看著自己的同班同學,畢業之後,皆能學以致用,在事業上發揮所長。這時的麗香,感嘆著人生之無奈無常……

麗香與丈夫一共生了一女四子,其中一子在五個月大時夭折。育存四子女,長女寶文、次子寶康、三子寶寧、四子寶健。自己在學業路途上半空折翼,麗香常感有憾,於是她便寄予厚望在子女們身上。經過多年的悉心栽培下,四名子女,竟不約而同,皆畢業於香港大學,寶文1966年取得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寶康1970年取得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後取得英國帝國大學碩士學位,寶寧1973年取得香港大學醫學士學位,寶健1976年取得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四子女都成為專業人士,在社會上服務大眾。一門書香,麗香兩夫婦更深得家族各人的敬重。

麗香不但盡力教導自己子女,她還抱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胸懷,熱心教導鄰居的小孩,教他們背誦古文,對他們講老子宋常星註解,令他們從小就可以得到中國文學的薰陶。麗香也為他們講解一些淺白的佛學,讓他們明白做人道理。麗香得英才而教,甚為安慰。

麗香丈夫在先施公司工作,由於他盡忠職守,負責銷售的商品銷路好,所以深得上司信任。他對子女們勤精教導,供書教學,直至他們步入大學學府。退休後又有一筆退休金,因此一家人一直在經濟上也算是衣食無缺。

自從1976年么子大學畢業之後,麗香頓感在這天地之間,一切都像停了下來……回想兒時無憂無慮的快樂……進入師範學堂後的躊躇滿志……世事變遷後的彷徨……認識了馬君祥,嫁夫生子,由一個勤奮上進、對前途憧憬著無限希望的學生,驟然一變,變成了一位揹負著重重責任的家庭主婦……子女成長是一條何其漫長的道路,甜酸苦辣,種種滋味,盡在麗香心頭……她一直都是無怨無悔、勇往直前的踏過這條路……現在連寶健也畢業了,路雖是漫長,也有終結時候,多年責任已完,一切可以放下……放下一切又如何?以前種種往事,是苦是樂,是憂是喜,是主動抑或是被動,全已成為過去,現在眼前竟沒事可再做了……麗香開始思考,人生在世,所為何事?

從小到大,麗香都是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從不浪費點滴光陰。尤其是在這段時間,她開始去看關於佛法的書。一次,她正坐著天星小輪過海,便利用這十幾分鐘的時間,翻開一本佛書來看。麗香正專注閱讀時,坐在她旁邊的一位小姐,好奇地望向她手中佛書,竟向麗香搭訕:「如果你對佛法有興趣,我同事是羅時憲教授的媳婦,所以我知道羅公即將講授唯識學,你也去聽吧。」忽然聽到這樣的推薦,不知甚麽原因,麗香心內竟泛起一絲喜悅。自此之後,麗香便獲得這位名叫黎寶纓的女士引薦,去聽羅公講解唯識,正式成為羅公座下的學生……佛在眼前不見,緣來就在身邊!

從1977年開始,羅公去那裏講經,麗香都跟隨左右,做羅公學生,直至1993年羅公去世為止。羅公在法相學會講經,麗香就到法相學會聽經;羅公在能仁書院講經,她就到能仁書院聽經,並且在基督教南華大專修讀到碩士畢業。麗香不但聽羅公講經,還跟羅公學靜坐。羅公座下雖然有很多年青的學生,但他們白天要工作,晚上上課的時候,往往因太累而打瞌睡。而麗香不用工作,所以她聽課的時候很精神,學得很好。

有四名已經大學畢業且出來工作的子女,麗香生活當然富裕。她每星期亦會給五百元來供養羅公,讓羅公坐的士來回講堂。羅公每一次接受麗香供養之後,都會對大眾講出來。有一次,麗香看到羅公少有的悶悶不樂,就問羅公發生何事。羅公告訴她,剛才坐電車時,不小心被人扒去了四千餘塊錢。羅公當然不會為失去任何數目的金錢而不悅,只是四千多塊在當時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對羅公生活上終究會做成或多或少的困擾。麗香知道後,隨即叫羅公不用擔心,她下次聽經時,就會帶這筆錢來供養他。

自從麗香聽經學佛法之後,只要手頭上鬆動,她立即就會供養三寶,也會廣行布施,廣結善緣。她經常都買一些生活上的必需品,送給有需要的人。她常言道:「自己年紀大了,用不了那麼多錢。錢是帶不走的,自己的子女也不需要我留錢給他們……」所以,她時常捐錢賑災,單是去年的四川地震,她已經捐助超過一萬元港幣。

羅公知道麗香心地善良,也略有積蓄,於是就教她買黃金保值,因為當時的金價很低,羅公以他的經驗智慧分析到,將來金價一定會飆升的。麗香回家跟丈夫商量,丈夫卻認為買金沒有利息,便不想買。但麗香終於都用自己的私己錢去作了這個投資。以當時的金價來說,這些黃金如今已升值二、三十倍。麗香的布施功德,已得到意想不到之回報。

麗香能夠心無罣礙地學佛,全賴她丈夫成全。以前每個星期天,兒孫都會回來吃飯。雖然是一家人高高興興,熱熱閙鬧,但麗香要買很多的菜,煮很多飯菜,忙得她暈頭轉向。兒孫眾走後,麗香和丈夫又要負責清洗那堆疊得高高的碗碟,便做到這對老夫老妻兩眼發呆。自從麗香要去聽經之後,麗香丈夫順勢對子女說:「你們的媽媽要去聽經,你們星期天可以回來,但沒有人煮給你們吃,只有吃麵包吧了……」從此之後的星期天,兒孫都沒有回來吃飯,兩夫婦也樂得清閒,不須太過勞累,而麗香也可以專心一意去聽經聞法了。

1982年,麗香丈夫患上癌症,已住院醫治多時。彌留之際,麗香丈夫顯得很辛苦,在旁的兒孫們更是悲傷。麗香雖是已經看透無常,但眼看著陪伴自己度過大半生的伴侶,快要撒手塵寰,不免難忍別離淚……看到丈夫痛苦模樣,麗香心下不忍,強制哀傷,安慰他說:「你沒有信教,你心裏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吧,如果你的世緣未盡,觀世音菩薩會保佑你很快康復起來;如果你的世緣已盡,觀世音菩薩會保佑你快些安詳地離開,不用受更多的苦……」說到這裏,麗香已經說不下去……而她丈夫竟也聽從麗香所說,念起觀世音菩薩聖號來。這時麗香默默的看著丈夫,不久之後,麗香丈夫很快就安詳離世,面上一點痛苦都沒有……

麗香的學佛因緣再一次降臨,她的堂姨媽是賓霞洞住持戴二姑婆。自從明慧法師去賓霞洞講經之後,賓霞洞的徒眾,包括麗香,便與明珠佛學社結下不解之緣。1976年由淨明引導,獲見上慧下瑩法師,麗香便在明珠佛學社聽法師講經。法師講經深入淺出,令麗香得益良多,深深體驗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生不度待何生?因此麗香就在1983年,皈依上慧下瑩法師,法號德芳。

時物遷移,麗香年紀已漸大。但她仍然好學不倦,到處去聽經聞法。就算淨達法師在很偏遠的地方講經,她也不怕舟車勞頓,前去聽經。陳瓊璀老師也是羅公栽培其中的一個學生,後來在明珠佛學社、妙華佛學會和志蓮淨苑等道場講經。陳老師時常鼓勵她的學生:「你們看看這位婆婆,這麼精進地來聽經,你們也要向這位婆婆學習。」

麗香不但去聽佛法,還去聽國學。她覺得如果俱備良好的國學基礎,對修學佛法很有幫助。所以,她今年雖然是90歲,已持有碩士學位,但她仍去聽國學,為的都是要在佛法上精進。她這種對佛法活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是很值得大家去學習的。